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湖北省各界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昨在我校举行--李鸿忠与青年畅谈理想信仰

2016-05-05 08:57

阅读量:

湖北日报讯(记者黄俊华、谢慧敏)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昨日下午,湖北省在武汉大学举行“我们的信仰”——湖北各界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座谈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与诚挚问候,结合自己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人生感悟,畅谈理想信仰。

省领导王晓东、傅德辉、梁惠玲,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李晓红一同座谈。全省各界青年代表杜莉、李柱石、邱安琪、王硕威、王潇、赵芸逸,围绕信仰主题,结合各自学习和工作实际先后作了发言;陈曾、陶力、夏依旦·吐尔逊买买提等,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李鸿忠认真倾听,逐一点评,并与大家互动交流。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李鸿忠在交流中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与全省各界杰出优秀青年代表,一起以“我们的信仰”为主题座谈,非常有意义、非常受感染,同时也为我们党有这么多优秀团员青年和后备军,感到欣慰和高兴。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对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定位导航的航标灯塔,是支撑我们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信仰是纯洁无私的,必须毫无私心杂念。信仰意味着牺牲奉献,能够让人坦然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信仰是远大的,从不虚幻;信仰是崇高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当前,我们正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幸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必须用理想信仰照亮人生之路,才能把准方向、行稳致远。

李鸿忠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学习感悟和工作实践,从“真理之信、亲历之信、历史之信、比较之信、人民之信、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六个方面,与大家畅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他说,任何信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清晰的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枝繁叶茂?就因为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需要夯实支撑我们为之奋斗的信仰动力之源。

全省广大青年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国家的振兴崛起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定信仰跟党走,坚定“三个自信”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既仰望星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展示青春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梁惠玲主持座谈会,要求全省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李鸿忠同志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修身立志、明辨知耻,培养高尚品德,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笃行务实、知行合一,既要有搏击长空的鸿鹄之志,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和担当,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为湖北振兴发展和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全省各级团组织要认真组织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现报国之愿,团结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湖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湖北日报》原标题:我省举行各界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 李鸿忠与大家畅谈理想信仰 王晓东等参加)

 

>>>评论

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青春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97周年纪念日。

97年前,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历史的天空,也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97年前,正是在那一群高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手中,三千年未有之时代变局实现了脱胎换骨,迎来了青春的新生。

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青年始终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历史和现实也都在证明:青年一代有信仰、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湖北“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就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教育的精髓,要先明教学之‘道’,再精教学之‘术’”;“让网络空间成为真实便捷的信息网、青年榜样的会客厅、向上向善的故事会、文明理性的舆论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信仰的力量能够转换成强大的现实推动力”;“要让山区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的信仰”座谈会上饱含青春气息的发言,何尝不是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中的价值坚守,何尝不是坚定信仰、不忘初心之下的人生选择?体味到信仰的味道,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说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坚定信仰,精神上就会“缺钙”,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刻寄语广大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狱中的方志敏,这样为自己的信仰画像;“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身居高位的沈因洛把青春、热血、生命和遗体,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我离不开这张信访桌”,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70多岁仍然坚持接访,不取一份报酬……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用他们以身载道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信仰是立身之魂,意味着纯洁无私,意味着牺牲奉献,也意味着实实在在;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总开关”,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919年的中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代青年不再面临血与火的直接考验,但却经受着更多物质上的诱惑、精神上的迷宫。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广大青年将信仰扛在肩上,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定位自己的精神坐标,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这种信仰,这种信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无限光明的前景,终结了的只是“历史终结论”本身;这种信仰,这种信念,让我们能够走出“小我”,投身到广阔的天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亲爱的朋友们,创造的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改革开放之初,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激励了多少青年人投身于时代的洪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在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今天,历尽艰难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已经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湖北,正处于大有可为、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以青春作桨,理想作帆,坚守信仰,履行使命,勇于担当,当代青年一定能够继续开风气之先,在新的时代创造更大的奇迹,收获更大的荣光。

 

>>>“我们的信仰”五四座谈会发言采撷

 

教育的信仰:先“明道”后“优术”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杜莉

朱自清先生所作《教育的信仰》一文提到“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初读此文,我懵懂而难解“信仰”二字所指,真正让我得解其中真意的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武汉大学数学学院一名退休老教师,在大学讲台上一站就是近40个春秋。学生们说他把数学上成了一门艺术。每个学期期末考试阅卷结束后,父亲都会在每一份试卷上给学生写评语,先用红笔手写在试卷上,然后要我帮他一份一份地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裁成小条,交给教学秘书代为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他自己把这美其名曰“试卷诊断书”。我常常因为敲打近百份学生的“试卷诊断书”而心生厌烦。“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有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程论文的作业,收上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从网上下载了资料,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于是,我用红笔对学生的论文做了非常仔细的批改。当作业发给学生之后,我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看了您的批改,我感到很羞愧,我能不能重新做?”就在那一刻,我恍然领悟了父亲的深意。

关于教育的目的,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有精辟的论述:“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我想,那一批学生应该早已把当年批红的知识点还给了我的父亲,但是我也坚信“认真、严谨与敬业”的精神早已内化为学生们“剩下的东西”。

前几日,和父亲聊起自己与青年老师做了一个有关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老先生举重若轻地抛出一句:“你们要先敬业,再精业。”我才恍然领悟到原来我醉心设计、精心打磨的教学技术只是一种“术”。我们应该先“明道”后“优术”,先敬业后精业。

大学之道到底在哪里?一位哲学家打过这样的比喻:“假如有一根圆木,你坐在一端,霍普金斯坐在另一端,这就是大学了。”这句至理名言既深刻地揭示了大学教师在大学和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直指教育的实质,即人与人之间的生动交往。

这既是教育的本意,也是我,一名大学教师的信仰与追求。

 

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魅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本科生 邱安琪

两年前,怀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我来到武汉大学,选择了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冷门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我也疑惑我也思考。现在似乎是个奢谈崇高理想和伟大信仰的时代,我到底该何去何从?导师告诉我:“你要自己多读点书,你只有了解了才有权利批判,盲目地背弃只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只能收获遗憾。”

就这样,我在这个被人文情怀浸濡的学校里认真地学习,我追溯德国古典哲学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学着体会并利用康德的哲学告诉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你们应当拥有自己的信仰,否则你们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永远成不了自己的目的,永远无法拥有主人的道德。”我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明白了原来我们都身处在异化之中,我们需要打破的是全世界的锁链,我们背负的使命是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有一个曾主张“马克思主义无用”的同学向我诉苦:“我觉得人真的很不自由,我喜欢文学,但我却不得不考虑着太多的现实因素,才无可奈何选择了工科。”我告诉他这就是人的劳动异化的一种体现,经过一番探讨后,他深深折服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人学理论。

寒暑假的时候,我和我们专业的同学一起走访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工人群体,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我深深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依然被这个时代所需要,信仰的力量始终能转换成强大的现实推动力。

在追寻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精髓与内涵的道路上,再多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只能是卑微的,就如你登一座山峰到达山顶,已拥有达观的心态和不同的视角。

愿年轻的我们,能有宏图大志,在无用之用中批判和审视过去的我们,心怀坚定的信仰,走向属于我们的明天。

 

坚守信仰  圆梦蓝海

701所某特大型水面战斗舰船总体副总设计师 王硕威

我国是海洋大国。作为与蓝色国土相生相伴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生动实践中,我们生逢其时,责无旁贷。信仰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仰望星空的报国之志,更是脚踏实地的奉献之路。

我们的信仰就是科技创新、科研报国。2005年以来,我参与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研发工作,带领团队从一张“白纸”开始,查阅数千份资料文件,经过几百次联调试验,历时近7年,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保证了辽宁舰的顺利交付。

我们的信仰就是无私奉献、岗位建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我们连续多天户外作业,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岛礁,我们一次坚守就是数月,平时加班加点、彻夜不眠更是常态。因为纪律要求和信号原因,有时几个月都不能和外界联系,大家习惯了挥汗如雨,习惯了油污满面,习惯了聚少离多。在攻坚克难的努力中,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我们的信仰就是接力火炬、永续奋斗。701所有着56年的光荣历史,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一辈子的精力献给了共和国舰船事业。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科研技术,学到了工匠精神,更坚定了人生信仰。当舰船报国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上时,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做到能接上班;必须勇于担当、再攀高峰,保证能接好班。目前701所40岁以下人员已达到70%。2008年以来,我所六次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最高领奖台,这里面也饱含着青年舰船人的奉献与汗水。

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勇敢担负起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开辟新的壮丽航程。

 

激浊扬清,做有态度的网络卫士

武汉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李柱石

2015年起,我开始参与“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空间,有的青年对于正能量宣传不感兴趣,反而对于谣言、传闻津津乐道;有的青年已不独立思考,对热点问题、大V的观点盲目跟风;在需要表达理性态度的时候,有的青年选择观望,习惯于做“沉默的大多数”。作为一名从事新媒体工作的青年学生,我一直在思考:新媒体到底是什么?有责任、有担当的新媒体又该如何发展?青年人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坚守信仰、负担怎样的责任?伴随微信平台的发展,最初那些困惑我很久问题的答案一一解开。

网络言论需要自由,但是不可“任性”。最近一段时间,任志强、孙海英等网络大V账号被依法关闭,这说明,网络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需要的是激浊扬清。

作为青年人,我们首先应坚定信念,坚决与这些不良内容划清界限;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调查和数据还原真相,做有态度的网络卫士。

一年多网络新媒体运营的实践,就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表达青年声音、积聚正面能量的过程。去年12月9日,为了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我们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高校以街头访谈的形式推出了《南北六校·共纪一二九》专题视频,以乐观、深思的态度面对历史,获得了好评。今年4月,校园文化活动火热开展,我们精心设计了“老歌新唱”,请校园原创歌手重新编曲演唱校歌,并拍摄了校园MV。这篇原创帖被10万余人阅读,获得了8000多人的点赞。

“网络成就了中国的青年,青年成就了中国的互联网。”互联网给了青年一个更大的世界,青年的一言一行,也决定着这个世界会被涂上什么颜色。我坚信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与我们并肩作战,为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环境、维护祖国的网络安全而努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断积累和努力释放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书声朗朗是我心中最美的掌声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芸逸

我相信,奋斗的青春最充实。我来自于秦岭深处的一个山村,也是村子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2007年高中毕业时,因为母亲患病,我辍学打工三年,曾经露宿街头。2010年再次高考,有幸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大学四年,我做家教、摆地摊,挣得自己的生活费。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组建了自己的阡陌上行团队,创建了我们的智能灌溉公司,一路走来,诸多不易,但这段筚路蓝缕的奋斗青春,是我最充实、最珍惜的一段记忆。

我相信,奉献的青春最美丽。2012年,我用奖学金在秦岭山区建立起一个藏书达两万余册的图书馆。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国家西部计划,到恩施州建始县摩峰小学担任一名支教老师,为摩峰小学争取到170余万元的资金,拆除了多年的危房,建立起安全舒适的新宿舍。期间,我创办了“阡陌学堂”在线支教模式。央视网络春晚节目组将我和孩子们请上春晚舞台,让山里娃圆了看天安门、坐飞机的梦。去年我和小伙伴们向李鸿忠书记写信汇报后,欣喜地收到了李书记的回信。李书记在信中称赞“阡陌学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户,并鼓励我们“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中国梦湖北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极大的鞭策。回校读书后,我和伙伴们依旧牢记书记的嘱咐,创办了阡陌网在线支教平台,继续为乡村孩子的教育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相信,青春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道路有曲有直,事业有逆有顺,但青春的路上没有一步多余的,有的教会我坚强,有的教会我释怀,有的教会我奋斗,有的教会我奉献。因为我支教小学的学生来源于摩峰、竹溪、百草三个村子,最后以改自鲍河杨老师的一段话完成今天的汇报:摩峰云雀第一声叫醒的黎明,竹溪唤醒我繁华的梦,百草编制的桂冠散发着紫色的清香,学堂中书声朗朗是我心中最美的掌声。

 

用真相粉碎谣言,传递正能量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王潇

十八大以来,中央一个个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在湖北实施,产生了无数让老百姓收获喜悦和希望的成果。今年初,我们湖北媒体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系列报道《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的湖北实践》,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发展故事,印证了党中央决策的英明,展示了湖北坚定践行中央精神的气场。

在中国历次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西方媒体惯于制造负面话题,质疑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苛责我们的执政能力。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在关键时刻、在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要敢于亮剑,要敢于跟负面声音作斗争。

去年,“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后,这些“高级黑”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作为主流媒体,我们主动抢占舆论制高点,用真相来粉碎谣言,用真实的记录来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我们的记者在去往现场的路边发现了一颗大树被连根拔起,这张照片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布,大家看得到头天晚上确实有恶劣天气发生。这样就避免舆论有意向长江航行管理的负面话题上走偏。

面对救援是否得力的质疑声,我们湖北卫视用全天候直播向全世界展示救援的力量。在现场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无论职业无论年龄,都是这样的奔忙。这样的现场,怎么可能是西方媒体说到的救援不力、管理有问题呢?在我们3600分钟的现场直播中,谣言不攻自破。面对西方媒体总是拿社会主义制度说事儿的别有用心,我们讲述监利小城大爱的故事,央视新闻频道每天播出我们十几条故事,全球都看到了中国人不计得失不计成本地关爱生命,抚慰悲情的感人故事,有效地回击了负面舆论。

在采访小城大爱的过程中,我们年轻记者们经常是哭着采访,哭着写稿,哭着编辑,因为这其中,有太多感人的场景。而这一次报道的洗礼,让我们的信仰,得到了不断升华和坚定。我将坚定不移地用创新来做好新闻工作,这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因为有信仰,我充满力量!(文:彭小萍、贺茂林)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60504/